作者:Donovan Choy
亲爱的 Bankless 国民,
NFT 市场在没人能料到的情况下起飞了。
得益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艺术家和创作者从此对他们的作品有了可靠的数字所有权。
这在之前的「单击右键下载」的数字世界中是不可能的。
但区块链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物质世界的所有权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像 Yuga Labs(CryptoPunks 的再造者)这样的公司想要围绕自有品牌在现实世界中建造「护城河」的原因。
想象下你在某个 NFT 上投入了 20 万美元,却不允许你去开发现实世界中的对应商品?那你恐怕不会愿意。🤯
这种关于 NFT 的版权问题激起了像 Mfers、Cryptoadz 和 Nouns 等「Creative Commons 0,CC0」类型项目的爆发,这些 NFT 为持有者们赋予了更多的「消费自由」。
今天,Donovan 将带你看看关于「CC0」 NFT 的 IP 争论,并为你展开一幅关于它的牛市画卷。
(译注:CC0,Creative Commons 0,意为「知识共享」。作者通过对特定作品声明 CC0,就意味着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放弃其在该作品上的全部著作权和邻接权,将作品贡献于公共领域。)
这里是 Bankless 中文节点,欢迎订阅以接收 BanklessDAO 最新文章的中文翻译。
作家星期三
Bankless 编辑:Donovan Choy
Web3 世界中的 CC0
如果你游历过 NFT 的世界,就可能听到过关于知识共享(CC0)的说法,这是一种被许多知名 NFT 项目所采用的知识产权标准,如 MFers、Nouns、Blitmaps 以及 Cryptoadz。
那么,什么是 CC0?它是如何与 Web3 结合的?还有,它真的很重要吗?
为了理解这些大问题,我们先要从艺术的经济史说起,然后看看区块链怎样在其「解放」艺术作品的漫长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艺术经济史
在历史上,艺术总是富贵阶级的玩物。最高形式的艺术一直被收藏在富人们的私宅或博物馆内。
随着在 20 世纪摄影和电视等视觉技术的出现,群众才有机会远瞻那些被富人们紧锁门内的少许艺术品。而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更是让这种「暗中鉴赏」的特权释放出来了,互联网将艺术置于了一片无序的数字「公海」,让所有人都可以即时访问。
这种「公开」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可能会牺牲(一些)创作者们的利益。如果艺术创作可以在没有任何成本下被随时查看或复制的话,创作者就很难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经济效益。用经济学的行话来讲:艺术就成了一种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现在跑来援救创作者们的似乎是「版权法」,即对版权立法以保护创作者们对艺术的所有权。然而在实践当中,「版权」往往只是被大公司用来操控的一台法律机器罢了。虽然创作者可以合法起诉他人侵犯版权,但若真要对侵权者诉诸版权法的话,相关成本很容易超出一般艺术家的经济能力。
区块链为艺术创作者们赋能
「雪中送炭」者,还得是区块链。
区块链允许艺术家们用一种近乎零成本的方式来主张他们对线上作品的所有权,同时还能让作品继续留在公共领域供人鉴赏。
这就是经济学家 Chris Berg 所说的新「供养经济」。现在每个人都能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为创作者们提供一道可观的收入流。
(译注:供养经济,Patronage Economy。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或音乐厅常有供养人计划,富人们作为供养人可以资助所欣赏的艺术家,其地位类似于网红经济中的直播间老板。)
公链的「分布式记账」特点正好填补了艺术市场的不足之处:易于验证真实性。或者用 Brian Frye 的话来说:它能为 NFT 持有者们提供与真实性相伴的「社交资本」。
被社会学家们所定义的「社交资本」,是公众授予特定个人或事物的一时声望与尊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人在用「右键下载」的说法来抨击一些 NFT 项目的价值时,反倒助长了这些项目的社交资本。
区块链在互联网上为数字资产实现了一种在「事实上」的所有权,这与版权法在「法律上」的确权方式相对应。而对于维护知识产权的活动人士来说,NFT 的兴起更是对传统 IP 确权方式的「我去你丫的」。
区块链解放了创作者的所有者权利,在艺术领域是一大里程碑式的进步。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可篡改的所有者权利只存在于数字领域,即区块链上的所有权不能直接沿用到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因为 NFT 公司仍然可以限制其持有人的权利,比如禁止持有者们在实体商品或商业活动中使用其品牌形象。
Larva Labs 和 Yuga Labs
围绕 CryptoPunks 和 BAYC 项目的 IP 权利争论充分说明了这点。
CryptoPunks 作为一种不可篡改的数字资产存在于以太坊上,但它的原创团队 Larva Labs 却不让持有者们创作基于 NFT 的衍生产品或用其名号进行推广,可能此举是为了维系其自有品牌,以便在价格不菲的并购交易中发挥某种杠杆作用。这在其 NFT 持有者之间引发了不快,导致一些持有者直接放弃了这个项目。
相比之下,Yuga Labs 则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权利给 BAYC 的持有者们,让他们依照个人喜好去创作衍生产品。但权利只是多了那么一些而已。。首先,这些权利仅限于 BAYC 的持有人拥有(即高价购买这些 JPEG 的土豪们)。其次,这些猴子的持有人也被限制使用 BAYC 的品牌名称和 Logo,亚利桑那冰茶公司( Arizona Iced Tea )还因此被警告了。
当然,NFT 公司作为自由市场中的私有化法人主体,可以自由地做他们想做的事。但从道德上讲,这种对所有权的限制会与 Web3 的哲学精神及其无需信任、去中心化的理想追求相悖。
就像我们的钱不应该受中央银行的操纵一样,艺术和文化也应该是一种公共产品,不受媒体业巨头的影响。那么该如何解除这种限制,让链上资产得以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效用?
NFT 与 CC0
CC0 这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无论艺术家们是否在意版权,版权法都会默认给艺术作品加上版权保护。而专门为了绕开这种刻板法律,来自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 Creative Commons 于 2009 年发布了一项许可标准 —— CC0,CC0 允许创作者宣布其作品属于「公共领域」。
创作者若给作品打上了「CC0」的标签,即视为放弃在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这将使得任何人都能自由在其商业目的下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它体现了「不保留任何权利」,这与每个网页页脚所附的「保留所有权利」的免责条款相反。
同样的,区块链通过让创作者和消费者拥有对作品可靠的财产所有权来解放两者 —— 不过仅限于元宇宙内。而给项目上打上 CC0 许可则是私营公司对项目持有人的额外保证,即使持有人们离开了互联网或是区块链,其拥有的所有权也是完整的。
不仅如此,「CC0 」更是一个彻底的承诺,即放弃对现实市场的最后一点控制权并将其交给大众,从而创造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品牌。
CC0 还被称为「开源的知识产权」—— 它的存在超越了围绕 Larva 和 Yuga Labs 的知识产权辩论。你能以任何方式修改、使用「CC0」项目的知识产权或从中获利,你既不需要成为持有人,也不需要征求任何人的同意。
绕过那些私营公司设置的知识产权模糊边界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因为应用于链上 NFT 的 CC0 许可将使这些限制全部归零。
要不要走向 CC0 ?
那 NFT 的创作者们到底该采用 CC0 吗?
如果你戴着一顶哲学家帽子,答案自然就很清楚了。CC0 与 Web3 的自由主义精神完全一致,为我们的 NFT 提供了区块链无法触及到的那一层 —— 现实世界所有权。以言论和信息自由的名义,CC0阻止了企业将公共物品从群众中剥离并获取私有利益的企图。
但是,走向 CC0 可能并不一定源于崇高的道德理由 —— 可能还会因为它有益于创作者的自身利益。
我们知道,最成功的 NFT 项目往往依赖于培育一个强大的社区。CC0 许可也许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点。它促进了铁杆粉丝群体的活力,使其能在网络效应中滚起雪球来。
通过允许公众自由构建和改编他们现有的作品,NFT 创作者可以利用像「100 名真爱粉」的造势活动来推动作品获得大众认可。
也许最好的例子是现在 8 个月大的 CC0 NFT项目 Nouns,它已经激发出了 130 个链上的衍生项目(目前还在增加中)和现实世界相关商品,而这些都反过来支撑了其品牌价值。所有这些衍生艺术的创作者都拥有 Nouns NFT 吗?可能没有哦。或者倒不如说:没人在乎他们有没有。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 BAYC 上也观察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 CC0 的许可,但因其提供更大的知识产权自由度,主流音乐人「Timbaland」和知名唱片厂牌「Universal」得以在 BAYC 品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相比之下,CryptoPunks 却没什么相关衍生作品出现,尽管这个品牌在市场中被赋予了「蓝筹」的地位。
然而 BAYC 仍不尽完美。在没有 CC0 的情况下,对其富有的持有者们来说还是存在商业风险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言:
对于那些在个人商业化方面不设限的非 CC0 项目,衍生作品创作者仍然面临着无法与其他公司或项目建立合法的合作关系的风险。而且在最后,选择围绕非 CC0 项目的创作者可能会面临原生项目在未来改变条款的风险。
NFT 创作者也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是在 Web3 基础设施上进行竞争的,而「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是这个游戏的关键词。
如果元宇宙不负其炒作热度,那么被传播得最快、最硬核的艺术应是那些把「版权障碍」设置的最少的作品,而 CC0 项目们也将凭借其「无需许可」的属性,会比非 CC0 项目有着更多的优势,后者的法律障碍将限制他们的作品在多链的未来完全互通。
CC0 可以起到「乘数效应」的作用,但前提是创作者的允许。
关于 CC0 实践的思考
是否采用 CC0 也可能仅取决于 NFT 项目本身的性质和创作者的目标。Simon de la Rouviere 认为,CC0 项目将更适合「低保真度」的基础层 NFT,因为它允许第三方建设者们有着更广的艺术诠释范围。
这使得像 Cryptoadz 或 Nouns 这样的像素风艺术项目,或者像 Loots 这样的特征元素项目就非常适合 CC0 许可。出于同样的原因,CC0 可能最不适合那些需要掌控所有细节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可能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去讲述一个特定的故事。
CC0 是否会意味着高度混乱?
对 CC0 的怀疑往往源于一种恐惧,即如果没有对创作者进行某种程度的集中化控制,这个世界将被剥夺一个又一个丰富而连贯的元宇宙,正如《星球大战》或《哈利波特》宇宙一样(如果这真的会发生,顺带一提,大家快去回味回味《蝙蝠侠》和《超人》,因为它们将在 2033 年进入「公共领域」)。
毫无疑问,CC0 项目会更容易受到那些试图破坏或扰乱其现有品牌形象的恶意行为影响。
但这里仍有三个理由使我坚信,相较于其所带来的好处而言,CC0 对艺术的坏处将是微不足道的。
首先,艺术总是在多数人创造而不是少数人创造的地方获得成功。「漫画世界」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现象。漫威和 DC 拥有其艺术角色的基础知识产权,但他们经常将创作控制权和相关许可拱手让给各种第三方作家和电影制作人。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超级英雄和恶棍们会在各个平行宇宙中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故事情节。也得益于此,观众们能够不断徜徉在流行文化想象持续更迭的新鲜呼吸中。
其次,CC0 怀疑论者低估了「众创」的潜能,即便是最丰富多彩的电影或游戏宇宙也不是由一个最强大脑在真空中设计的。最具史诗感的宇宙,定是一幅不断借鉴前人艺术的拼贴画。《星球大战》的创意令人惊叹,但 George Lucas 大量借鉴了 20 世纪日本电影人 —— 黑泽明的创意,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矮人和精灵经常被归功于 J. R. R. Tolkien 的艺术天赋,而 Tolkien 亦是大量取材于北欧神话。即使是漫威宇宙中最受欢迎的一些超级英雄,如雷神索尔和洛基,也是借鉴公共领域的想法而创造的。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 —— 区块链技术正迎面向我们走来。请记住,如果没有区块链,艺术可以被迅速复制粘贴,而创作者却要竭力保护其所有权。这个公开的去中心化账本带来了一种秩序,它让公众能够以一种有组织的、中立的方式,很容易地就分辨出业余喷子和远见卓识者,而不必依赖像版权法这样的政治化工具。
行动步骤
作者简介
Donovan Choy 是一位来自新加坡的作家,也是 Liberalism Unveiled 的合著者。
免责声明:
本快讯内容不含任何财务或税务建议。本快讯内容所含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构成投资、税务或其他建议,亦不构成投资决策或其他决策的依据。本快讯内容非税务建议,任何税务的有关建议请向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咨询。请读者们做好自己的研究。
信息披露。我可能会不时在本快讯中添加指向我使用的产品的链接。如果您通过这些链接之一进行购买,我可能会收到佣金。此外,Bankless的作者们持有加密货币资产,请在此处查看我们的投资披露信息。